中新網海南新聞6月12日電 (王身專)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的恐龍“下蛋”啦!近日,水稻國家公園在恐龍科普教育基地的田埂散置了多枚仿真恐龍蛋,引起市民游客的極大關注和興趣。
在三亞水稻國家公園,億萬年前生活在中國本土的恐龍,經過中國古生物學會科學家們的精心設計,按1:1比例等身復原在田野上。這些恐龍形態(tài)各異,有長達38米的巨型恐龍,也有手掌般大的小恐龍。他們或搖頭擺尾,或低頭飲食,或昂首長嘯,一只只栩栩如生。在一些恐龍周邊,總數52枚的白色橢圓形狀恐龍蛋散置于田埂之上,顯得格外搶眼。這些恐龍蛋蛋殼有多種不同的圖案,還兼具座椅的功用,儼然已成水稻國家公園一道獨特景觀。
據了解,目前世界上呈現的主要是恐龍蛋古生物化石,最早于1859年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白堊紀地層中發(fā)現??铸埖盎男螒B(tài)有圓形、卵圓形、橢圓形、長橢圓形和橄欖形等多種形狀。恐龍蛋化石的大小懸殊,小的與鴨蛋差不多,最小直徑不足10厘米,大的直徑超過50厘米。蛋殼的外表面光滑或具點線飾紋。中國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埋藏異常豐富的國家。
有專家推算,恐龍產蛋的習性和行為與烏龜產蛋有一些相似,到了繁殖季節(jié),恐龍往往會群聚產蛋。產蛋地點為植物生長繁茂的湖沼岸上,產完蛋后扒一些泥沙掩埋上。一些重達4公斤的蛋卵想要最終孵化出恐龍,可能需要長達3-6個月時間。(完)
© 2018-2025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技術支持:四川百信智創(chuàng)科技有限公司
川公網安備510300020002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