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些年來,關于恐龍素材的電影越來越多。從十幾年前的《侏羅紀公園》,到最近的《侏羅紀世界》,都讓人們對于恐龍充滿了好奇。
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,我們目前只能靠僅有的一些化石,來推斷它們生前的模樣。
好在近些年來,克隆技術逐漸完善,讓我們看到了希望。
所謂克隆技術,就是從某個生物的細胞內提取到完整的DNA,然后把DNA放到與它類似的生物的受精卵中,替代掉原來的DNA,然后把這個受精卵培育。由于DNA是遺傳信息的主要載體,因此,新的受精卵會接受這個DNA的指導,發(fā)育出對應的生物。
早在1952年,羅伯特·布里格斯和托馬斯·J·金就已經成功地克隆了北方豹蛙,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(xiàn)了克隆。
11年后,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克隆了一條鯉魚,這是我國第一個成功克隆的案例。
最著名的,還是1996年的綿羊多利,為全世界人所熟知。
那么,既然我們有相對比較完善的克隆技術了,為何不去嘗試一下復活一只恐龍呢?
首先,就像我們說的,想要克隆某種生物,就要提取這種生物的DNA。
然而,盡管人類發(fā)現(xiàn)了如此多的恐龍化石,甚至是恐龍的琥珀,但我們目前仍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任何一種恐龍的完整DNA。
這是為什么呢?
原因在于,DNA的結構其實相對來說比較脆弱。當這些DNA在活體生物細胞內存在時,還比較容易保存。當生物死掉后,DNA就很容易被污染,導致遺傳信息的缺失。
一般來說,DNA在自然界的保存時限最多也就是幾百萬年。而恐龍已經滅絕了6500萬年,遠遠超出了DNA能夠承受的上限。
因此,我們直到現(xiàn)在,也沒有得到克隆恐龍的最基礎的要素。
另外,如果找到恐龍的完整DNA的話,由什么生物來“孵化”這個受精卵呢?
既然恐龍已經滅絕了,我們只能在現(xiàn)代生物中找和恐龍有點關系的生物。根據(jù)目前科學家的研究,我們認為,恐龍的近親無外乎三種生物:鱷魚、蜥蜴、鳥類。
因此,如果我們找到恐龍的DNA,或許可以將恐龍的DNA放到鱷魚的受精卵里,然后由鱷魚孵化——希望母鱷魚的老公不會找她算賬。
不過,即使我們復活了恐龍,最后又能怎么樣呢?
如今地球的環(huán)境,已經和6500萬年前大不相同了。即使恐龍生下來,也未必能夠活下去。
而且,克隆技術目前還有很多問題,包括早衰等都遲遲無法解決。
因此,不論是克隆的技術,還是需要的因素,我們都還遠遠不足以復活恐龍。所謂的侏羅紀世界,至少目前來看,還只能停留在影視片中!
© 2018-2024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技術支持:四川百信智創(chuàng)科技有限公司
川公網(wǎng)安備510300020002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