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熙熙攘攘的
祿豐恐龍谷博物館展廳里
一件件造型精美的
恐龍化石
有序陳列
祿豐恐龍谷博物館展廳人們觀賞,驚嘆,聆聽著
來自遠古時代的生命傳奇
在隔絕了喧囂的一隅之地
有一群特殊的工作者
他們正埋首伏案
專注于手中的活計,無暇他顧
他們用妙手回春之術(shù)
讓歷史被看見
今天
就跟隨記者的鏡頭
走近
化石修復師
一探他們的日常
視頻拍攝、剪輯:記者 徐建瑜
一盞明亮的射燈下,布滿灰塵的桌面上擺放著化石土塊、雕刻筆、刷子、釘子、鎬、放大鏡等,甚至還有牙科醫(yī)生專用的調(diào)拌刀,這里就是化石修復師王濤的工作臺。
王濤的工作臺
見到王濤的時候,他正在工作臺上專心致志的修復一塊恐龍化石,伴著刺耳的“呲呲”聲,巖石碎屑不斷脫落,化石的輪廓慢慢清晰可見。
王濤正在修復恐龍化石身為祿豐縣地質(zhì)遺跡保護管理所所長的王濤,從1978年發(fā)掘祿豐古猿開始,他與化石修復工作結(jié)緣40年,1984年,王濤第一次參與挖掘金山龍,從此便一直和恐龍“打交道”。40年間,他跑遍了楚雄州的犄角旮旯,訪遍每一處恐龍發(fā)掘地,共修復了60多具恐龍,100多件化石。
王濤介紹,找化石、挖掘、修理、復原、命名、裝架,一具恐龍化石從野外到“走”進博物館,需要經(jīng)過一個復雜的過程,在修復化石之前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至關(guān)重要。
“根據(jù)骨骼分布的路徑,對挖掘現(xiàn)場進行表土清理,當化石露出一半后,根據(jù)化石的大小和身體部位進行分類、編號,標上日期和出土位置,大塊的或是整只恐龍化石要打上石膏再套箱,期間要繪圖、拍照、攝像......”
一系列操作聽起來像醫(yī)生在建立“病歷本”。王濤說,一具長6米的祿豐龍化石,光挖掘就要20天時間。
王濤在剖面上給記者介紹恐龍化石的分布
別看野外挖回的化石是不起眼的土包,可每塊化石都攜帶著來自侏羅紀時代的生物“密碼”,它們表面的泥土需要清理,化石才能“重現(xiàn)天日”。
“用雕刻筆一點一點的清理,力度要把握好,每塊化石所在的巖石層位以及硬度是不一樣的,要非常精細,破碎的、有缺陷的化石,需要用膠一塊塊拼接比對復原?!?/p>
“恐龍的頭、爪、尾椎又小又脆,最難修復,有時一小塊就要修復幾個小時甚至幾天。”
王濤一旦著手修復,伏在工作臺上常常會忘了時間,他曾一個人用了3個月才修復好一塊川街龍的肩胛骨。王濤說,化石是不可再生資源,修復化石需要耐心、細心、專心,追求精益求精,一絲不茍,一塊化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科研成果的完整性。
祿豐恐龍谷博物館展廳“化石修復好到展出,還需要裝架,這個過程要考慮展廳的擺放位置,恐龍的表現(xiàn)形態(tài),裝架的高度,美觀等等,這不僅需要生物學知識,還要有想象力?!?/p>
在祿豐恐龍谷博物館展廳里,共有100多架恐龍,2006年,王濤帶領著20多名化石修復師,用2年的時間裝架完成,于2008年開館展出。每架恐龍體態(tài)各異,惟妙惟肖,整個博物館展廳大氣磅礴,蔚為壯觀,殊不知背后凝聚著多少化石修復師的心血。
繁瑣細致的修復工序
漫長孤獨的修復過程
化石修復師的工作
在很多人眼里是枯燥的
但王濤卻樂在其中
“我最開心的就是聽到哪里又發(fā)現(xiàn)恐龍化石。其實,這份工作并不復雜,只要肯學,熱愛方能堅持。”
王濤正在修復恐龍化石化石修復不僅僅用于博物館展覽,更重要的是給科學家們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直接的證據(jù)。
祿豐地區(qū)是世界著名的恐龍化石寶庫,這片殷紅的土地之下還埋藏著古老的恐龍世界,解鎖侏羅紀時代的生命密碼,需要一代代化石修復師的不懈努力。
王濤表示,近年來,政府對恐龍化石采取不主動發(fā)掘,發(fā)現(xiàn)再挖掘的態(tài)度,但化石修復急需“后浪”,人才隊伍建設還需加強,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恐龍化石的保護中來。
售前:13340800567
售后:13890094337
您的姓名 :
您的電話 :
您的留言 :
© 2018-2024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權(quán)利
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服務熱線:13340800567